平凡的世界的读后感

时间:2025-08-04 20:05:18
平凡的世界的读后感

平凡的世界的读后感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平凡的世界的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平凡的世界的读后感1

《平凡的世界》里,路遥先生着力刻画的两个人物:孙少安,20世纪80年代新型农民的代表和典型;孙少平,早期的“农民工”——非正式的煤矿工人。他们出身极度贫寒,在社会的底层苦苦挣扎,为了几个钱在苦难中受尽折磨,但他们不是仅仅将劳动看作是谋生的手段,认为职业的高低贵贱不能完全体现一个人的价值,只有劳动才能让一个人变得强大充实,并竭尽全力为生存而不懈努力,为人格独立而自强不息。尤其是孙少平的人格魅力和复杂性格更是令人难忘,他很“热爱”自己的苦难。经过血与火的洗礼,他相信自己历尽千辛万苦而酿造出的生活之蜜,肯定比轻而易举拿来的更有滋味——他自嘲地把自己的这种认识叫做“关于苦难的学说”。

《平凡的世界》里,路遥先生告诉我们,人永远要选择向上的态度,当一切都糟透了的时候,选择什么态度去面对生活?孙少平选择的是精神上的进取,孙少安选择的是物质上的进取。两人的选择并非完全出于自愿,而是生活的艰辛迫使他们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一路上,他们充满苦难屡遭不幸:孙少平失去了田晓霞且被毁了容、孙少安的妻子得了不治之症……作者似乎在用这种近乎残酷的方式提醒我们:这是一个平凡的世界,并不美好。

《平凡的世界》里,路遥先生笔下孙少平与田晓霞的爱情故事是最为浪漫的一道彩虹,他们的爱即使放在当下也是虚无飘渺的:一个是挖煤的“农民工”一个是省报记者,一个高中生一个大学生,一个是地道农家子弟一个出身干部家庭,一个是穷小子一个是白富美……真正的爱情是超越门第,超越贫富,甚至超越生死的,这种爱的境界是:地位悬殊而心灵高度契合。再次想起因救人而牺牲的田晓霞日记中那句“时时想念我那掏炭的男人……”,不知路遥先生为这句话倾注了多少感情的笔墨,那个掏炭的男人,那群掏炭的男人,不正是我们民族的脊梁吗?

伟大的作品是用平实的语言来描述亘古不变的人情人性,路遥先生的灵魂已注入到书中字里行间,这本书的励志意义在于让人克服自卑获得勇气。励志意义大于社会意义,社会意义大于文学意义,这就是《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的读后感2

孙玉厚坐在这里,心里忍不住感慨万端:十五年前,他为弟弟的婚事,就是这样难肠地到别人门上去借钱。十五年后的今天,他又为儿子的婚事来向别人借钱了,庄稼人的生活啊,什么时候才能有个改变呢?

从古到今,人世间有过多少这样的阴差阳错!这类生活悲剧的演出,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一个人的命运,而常常是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所造成的。

钱是好东西,它能使人不再心慌,并且叫人产生自信心。

是的,这是一个征兆。随着秀莲进了家门,矛盾已经开始露了头。他多少年和父母弟妹生死与共,秀莲即使是因为爱他而伤害了家里的人他也不能原谅。他是一个成熟的庄稼人,绝对不会像农村的有些年轻人,如俗话说的“娶了媳妇忘了娘”。不!牺牲自己而全力支撑这个穷家,这是他多年来的一贯信念,已经成了他的生活哲学。也正因为如此,他才没有从无数艰难与困苦之中垮下来,甚至因而感到自己活得还有点意思……

说实话,连润生本人也对自己的行为有些诧异。这种岁数的青年往往就是如此——某一天,突然就在孩子和大人之间划出一条明显的界线,让别人和自己都大吃一惊。

不用说,村里传播她和润生长长短短的风声越来越大了。这是不可避免的。生活在穷乡僻壤的人们,传播这种事已经成了一种文化娱乐。

但无论怎样,他还是高兴今天能用他自己劳动赚来的钱,在这里请晓霞吃一顿饭。哪怕他今生一世暗淡无光,可他在自己生命的历程中,仍然还有值得骄傲和怀恋的东西啊!而不至于像一些可怜的乡下人,老了的时候,坐在冬日里冰凉的土炕上,可以回忆和夸耀的仅仅是自己年轻时的饭量和力气……

我们活在人世间,最为珍视的应该是什么?金钱?权力?荣誉?是的,有这些东西也并不坏。但是,没有什么东西能比得上温暖的人情更为珍贵——你感受到的生活的真正美好,莫过于这一点了。

他年纪越大,越相信有一种看不见的力量掌握着尘世间每一个人的命运;甚至掌握着大自然的命运。比如,为什么土地说冻住就冻住了,而说消开就消开了呢?

她这思想(一个人可以同时爱着多个人)也不是完全没道理。甚至可以说,这是农村新萌发的“现代意识”。只不过,这种意识和中国农村传统的道德观念向来都是悖逆的。

平凡的世界的读后感3

平凡,是生活的本色。有些人一生都在追求荣誉与地位。在他们的世界中他们厌恶平凡,他们希望追求高大上的生活。但其实正如张瑞敏所说: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的,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的。在《平凡的世界》中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平凡的世界》一部伟大的巨作,它为我们解说了平凡与苦难,诠释了生活的真正意义。在那个沟壑纵横的高原上,生活着一群黄土般平凡的人。他们演译一幕幕生死一别,悲欢离别的场景。或喜剧,或悲剧。在这本书中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惊险的情节,没有惊天动地的画面。有的只是平凡的人,平凡的生活。

孙少安,一个对生活有着滚烫热情的人。他深深爱着他的家人,不仅为他们撑起了一个飘浮惨淡的光景,还要处处担当起家人的情感依赖。在我的心中,他是仁爱至善的守护者。他超越了农民自私自利的一面,懂得为他人着想。正是这种朴素的精神,使他在平凡中闪耀着不平凡的光辉。

孙少平,一个积极进取,敢于拼博的青年。他虽生于农村,虽学习艰苦,但他仍积极向上,对生活充满希望。这部小说勾刻出他求学、成长、奋斗、成熟的经历。作者运用了史学家的方式记录了一个时代。从这点上来看,一沙一世界。一个人既是一个社会,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从一个平凡的青年身上看到一个平凡的世界。

这真的是一部很平凡的作品。真的!太平凡了。让我觉得这些人似乎生活在我的身边一样。每次读这本书时,我仿佛与书中的人物进行着心灵的对话。路遥先生写道:晓霞被洪水带到大海,化作海的女儿,在天空中微笑。是的!晓霞死了,我听到了心碎的声音。一个多么美好的人啊,一个有着显赫地位却又不顾一切去爱的伟大姑娘。她在一次采访中英勇牺牲了。她与少平的约定还未实现。读到这里,我仿佛听到少平心碎的声音。生活啊,为何你如此残酷?

但不管怎么样,这本书还是在我依依不舍的心中结束了。在结局的那一刻我很平静,没有过多的遗憾或喜悦。确实一切都平淡结束了。但平淡结局却蕴含着对未来的向往与追求。苍茫大地,芸芸众生,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人。

平凡的世界的读后感4

读完平凡的世界,我的感悟很深,我很喜欢这书名——《平凡的世界》。这世界在作者笔下是如此的平凡,从双水村到黄元,从农民到揽工汉,从贫穷到富有,这世界根本是平 ……此处隐藏6130个字……藻饰,没有惊险离奇的情节,没有惊天动地的场面,有的只是平凡的人、平凡的生活、平凡的感情、平凡的故事。

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时候孙少平,这是一位对苦难有着深切的认识、对生活有着深邃的理解、对精神世界有着深刻追求的人,他有铮铮铁骨,他有坚韧的毅力,强大的精神力量,巨大的勇气,从学生时代的“非洲人”到成年时代的“揽工汉”,他经历的是艰苦卓绝的人生奋斗,在痛苦和磨砺中,他形成一种对苦难的骄傲感,崇高感,我欣赏他对苦难的哲学,钦佩他对劳动的认识,羡慕他对生活的理解。

他是一个平平凡凡的人,一个比普通农民多读几本书的人,一个对生活意义有着更高层次追求的人,在他写给他妹妹的信中充分体现了他对生活的认识:“我们出生于贫苦的农民家庭——永远不要鄙薄我们的出身,他带给我们的好处将使我们一身受用不尽,但我们一定要从我们的出身的局限中解脱出来,从意识上彻底被判农民的狭义性,追求更高的意义……。

平凡的世界中有一群不平凡的人,是这群不平凡的人组成了这个平凡的世界,读完了这本书,人的灵魂也许得以净化,不在为平凡的出身感到羞耻,而会为了人生的不平凡而奋斗。

平凡的世界的读后感13

最近阅读了《平凡的世界》,这是一部人生奋斗的励志书。阅读完这本书后,有几点让我印象深刻。一是作者文笔自然平实,让人读起来非常非常地舒服。二是作者对自然环境的描写细致入微,而且景物描写与人物心情、世事变迁相呼应,可谓一大特色。《平凡的世界》十个春秋冬夏,季节流转,世事变迁,也映衬着人物命运的起起伏伏。三是作者总能在叙述故事情节和描写人物内心活动时,自然而然地推出自己对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人性、情感的归纳总结,恰到好处,发人深省。四是作者在全书的描写中始终能反映出一种强烈的昂扬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当然这部书包含的思想远不仅仅是这一点,但对于我而言,最深刻也是最重要的是它洋溢着的那种生生不息、执着进取的精神!

读完《平凡的世界》,一种强烈而深刻的感受,路遥真正是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全部热情和激情在写作。他是理想的实践者,用近乎残酷的方式、非凡的毅力,身体力行了他关于人生的宣言:“只有在无比沉重的劳动中,人才活得更为充实。”路遥用六年的青春、汗水,用生命打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平凡的世界》,它决不会因时光流逝而失去光彩,因为它所凝练的思想、流露的真情、反映的生活、都具有永恒的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人一遍又一遍地从中汲取精神的养料,给人生以多方位的思考和诠释,给情感以至纯至真的体验,给懒惰以无可争辩的痛击,给执着进取以最有效的鼓励。

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人物是孙少平。他是一位对苦难有着深切的认识,对生活有着深邃的理解,对精神世界有着深刻追求的人,他有铮铮铁骨,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有巨大的勇气。从学生时代的"非洲人"到成年时代的"揽工汉",他经历的是艰苦卓绝的人生奋斗,然而在痛苦与磨砺中,他形成了一种对苦难的骄傲感、崇高感。我欣赏他的苦难的哲学,钦佩他对劳动的认识,羡慕他对生活的理解。孙少平这样一个对生活的意义有着更高追求的人,又怎能称之为平凡的人。即使是平凡,也是一个更高层次的伟大的平凡。

平凡的世界的读后感14

前一段时间放映电视连续剧《平凡的世界》,断断续续看了一些,没有认真看,但是却勾起了我要重新看一回这书的欲望,这本曾在我20岁左右时如饥如渴、泪流满面看过的书,现在人到中年的我又如何来诠释它呢?(毕竟年少时光是充满激情和浪漫情怀的)。

我看完第一部时,感受不了年少时看它的情感。感叹自己和外界环境的变化,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历史使命,肤浅的认为这本书只是在当时特殊背景下的一本励志小说,在当下的社会它的意义不大了。当看到第二部叙述:孙少平开始不教书,回家纯务农到他背上行囊独自去黄原闯荡的心路历程时,我饱含泪水——我以前的人生经历好似幻灯片一样又在我大脑里过了一遍:独自背上背包(背包里放着简单的衣服,一块面包和一瓶水,我的午餐,当时从我老家去成都坐火车需要几个小时)坐火车去成都找工作等等,一一在眼前。我的思绪把我带回到当时的情景,这些“文字”又触底到我内心最柔软的部分,我不也是带着一颗不屈的心出去“闯荡”吗?我在成都打工时,我最好的同学在川师大读书,我经常出入她们学校,心里对大学校园的无比向往,羡慕着校园里的每一个学子(因为我在高中时候就因为特殊原因休学了)。以致于后面有了进大学校园上学的机会时,我可以放弃一切去学习,当时的思想——单纯到只想去上大学。

我现在回忆起来最幸福的几年,任然是我重新回到大学校园学习的时光,“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真的苦不是吃不饱,穿不暖(因为我一直生活在条件还好的家庭里,这一点比起主人公孙少平好太多啦),而是自己接受不了目前生活状态的本身,总是一颗悲哀自己的心,外在的物质条件不管怎样的改变,内心深处一样悲凉,生活咋样都是要继续,但是“心灵”何时能超越生活本身呢?!在这本小说的精髓里充分阐述到了:不管在啥样的生活环境中,人精神世界的充裕带给你的富足远远高于物质生活给你的幸福感。可以平凡的生活,但不能麻木。

平凡的世界的读后感15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遇见了它——《平凡的世界》,这也许是上帝的安排吧。我第一次看见这本书的名字,就充满了好奇,产生了阅读的冲动。

为什么呢?

因为“平凡”二字。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很平凡,但每个人却有着不平凡的人生,我好奇:这本书的主人公会有怎样的人生?想要知道问题的答案,就必须阅读这本书。所以,我怀着好奇,带着期待,读完了它:

主人公孙少平——一位到原西县高中读书的农民子弟。他有强烈的自尊心,学习劳动都好,却因为家境贫困而总感觉低人一等,与地主家庭出生的赫红梅互相爱怜,后来赫红梅却嫌贫爱富,与家境优越的顾养明恋爱,少平当时高考落榜,回乡生产,可谓是雪上加霜了。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消沉。他和他身边的朋友,经历了一系列的情感纠纷,当时的农村十分混乱。

在第三部中,孙少平到了煤矿,尽心尽力干活,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工人。而后,少平再一次事故中为救护徒弟,身受重伤,天意弄人啊!但他并没有被不幸压垮,他康复出院以后,又充满信心的回到了矿山……

···

此长篇小说通过叙述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社会阶层的普通人的人物形象——孙少平。劳动与快乐,挫折与追求,痛苦与快乐,交织在一起,深刻的展示了一个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主人公孙少平在面对困境时的那种坚强不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值得我们讴歌。

有的人认为,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没有太多的波澜,太普通。千篇一律,很没有看的价值。我要说的是,小说的名字重在“平凡”,平平凡凡的人,平平凡凡的经历,平平凡凡的人生,更贴近我们的生活,我们要看到的不是平凡的外表,而应该是不平凡的内在。要看斑斓起伏的文章是肤浅,我们所应看到的是内涵。

这个小说教会了我:在平凡的世界里,书写不平凡的人生。遇到困难,坚强面对,永不退缩。上帝愿意磨练你,你应该感到幸运,因为这是上帝垂青于你。

读一读吧,不读也许会是你的遗憾哦!

《平凡的世界的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