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1一、本组活动概况
为了积极响应校团委、学生会提起的20xx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展示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增加对身边社会的了解,增广自身见闻,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我们依然参加了这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下乡,也就要求我们走进基层,深入了解群众,去看一看、体验一下真正的乡村生活。考虑到山东省范围很大,地理、经济、文化等方面有一些差异,所以我们很庆幸五名成员来自五个地市,东到胶东的青岛,中间有潍坊、淄博,再到鲁中的济南、泰安,横跨近400公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结果的局限性、片面性。因为我们的目标是去调查更多的地方,深入了解,,而且我们成员来自不同地市,所以我们在活动中不能像一些小组那样集体行动。而我们选择了尽量让每个成员负责自己所在的地区,有条件就也调查其他地区。这样既避免了一起活动的不便与不现实性,又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
二、我们的目标与实践
我们的成员大多居住在城区和郊区,对乡下生活很缺少了解,为了让我们更加了解乡村,全面了解山东,增强社会责任感,我们也会尽可能得做到广泛、深入,真正“下乡”。
既然要全面客观,又要广泛深入,那么我们的调查方面要尽可能全面。我们大致上可以分农业、工业、环卫、基建、文化等。农业,细为田间地头的劳作和景观,天气影响,水源问题,收获情况等;大面上,可以是当地作物的种植结构等农业概况。工业,,可以包括当地工厂数量,类型,对当地的经济、就业、环境卫生的影响等。环卫可以是当地的绿化。垃圾处理、路面硬化、空气水源、给排水等。基建,可以多注意居民住房、道路建设、通讯、能源供应等各类基础设施。文化,可以是村民的一般娱乐活动,文化广场,图书馆,广场舞等,最好可以在乡下住一段时间,观察人们衣食住行。
上文中说到,因为我们的成员的家都在城区或者郊区,所以下乡时会面临一点点的不方便,特别是不能在乡下多住几天,让这调查更清晰真实。所以我们必须很珍惜时间,加快效率,多去些地方,多走访一些人。这些天,我们的成员既去过田间地头,又进过工厂瓦舍还走过许乡间小路和胡同,又去过热闹的集市。
我们既要自己去走访,感悟,让心中有自己对乡下的印象与认识,但这是远远不够的,这样的结果往往是感性、片面的,所以我们还得从别人身上获取信息。这就要求我们做问卷调查。因为我们要了解的东西太多太多,而考虑到人们的时间、文化水平等因素,又要求我们的问卷尽可能简单明了,所以这就成了一对矛盾。而且最好各地市根据自身的情况量身定做自己的问卷。
因为成员分散,带来一些不便因素,又为了让我们成员尽兴自在发挥,所以我们并未要求步调一致,根据各地状况与特色,从自己认为合适的方面开始做。有时,这种无为而治的效果也不错。
三、心得体会
乡下的情况与城市相比,自有另一番天地。如果不认真对待,仅仅是通过城市里的“城中村”去了解乡下生活,那是不可能的。
乍一看去,乡下给人很均匀的感觉,无论是从居住区到农田的自然过渡,还是表面难以看出的巨大贫富差距。尽管各地情况各异,但我们有个共同认识:乡下绿化很好。除了大片的绿色农田,还有一些杂草丛生的荒地,而且街上有绿化带,胡同里,还有家里,都有人们自家种的花草树木。尽管如此,各地空气质量还是参差不齐,这就是因为有些地方工业太多,特别是潍坊、淄博。看上去,人们之间的距离很融洽自然,和谐,在路边上两个人见面认识打招呼的几率很高,而且人们聚在一起打牌的下棋的比较普遍,不像城市里,都集中在公园里。有一件事你是看不出来的,那就是惊人的贫富差距。在交流中,有位村民说有的家庭里有差不多20亿!可是并没有在当地看到特别繁荣的商业,或者大工厂。后来在了解中得知,虽然有一点夸张,但有的人缺失十分有钱。那家人垄断河边砂矿厂和运输业,家产以亿计还是没点问题的。而穷着,老村落旧房里的老人,见那些低保户。至于医疗、文化、卫生、环境等,乡下自然是有很多路要走的。
但是,如果在乡下能有一份稳定工作,那么他的日子可以比在城市里的一般白领好一些,因为乡下的房子问题不大,而且消费水平很低。放假初期,七月中旬,那时候天气很干旱,地里的庄稼都奄奄一息,认为今年的收成算完了。后来八月前后开始频繁降水,并伴有大风,致使玉米大面积倒伏。所幸,现在看来,庄稼长势看起来还不错。
居民住房一般为平房和小楼,有钱人家可以该四五层,这在城市里看来是很了不起的事情,所以我们有的成员很羡慕。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2这个暑假也要结束了,现在安静地回想这个暑期里参加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一幕幕精彩的画面浮现在了眼前,有意的想去印证些什么,打开团队的博客,我更深地流连于那些队员们辛苦撰写的文章,那些刻录了我们青春笑容的照片,那些我们一同经历的分分秒秒,真的很有感动,很受启发。
没错,我们可以很自信的说自己有过这样一段有意义的经历。这段短暂的时间给了我们不一样的体验,这样的时刻在我们的学生时期不会太多,因为好多事情我们都是第一次,好多地方我们难以忘记,好多人我们深深记在心里,成长的喜悦在我们每个队员的心中绽放。短短的十余天,就好像一串深深浅浅的脚步,我们循着出发时看好的方向,兴奋地向前摸索,每走出一步我们都会发现自己的行囊之中逐渐增长的重量,那里有着使我们受益不断的财富,.我们视之如珍宝。
一.全局考虑,事事有真知
三下乡的准备工作最早是在5月下旬就已经开始,学校需要对各类活动方案进行审核,不少同学已经在努力考虑自己的活动方案,很多人都希望自己能有机会参与这次活动。在这样的氛围中我们同学都感受到了一种竞争的压力。
确实我也在思考如何让自己的暑期有些意义,几个同学就一起讨论如何结合自身专业优势恰当地深入企业机关基层,带去服务同时受到学习。这个问题的深入思考,让我们找到了许多的思路,有了方向,团队就这样定下,当时我们几个人就如战士接到了作战命令一样,兴奋和激动,期待凭我们的努力做出成绩,可以说是这种敢为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们顽强奋斗。
接下来我们需要进行精心的方案策划,所谓精心就是要我们花更多的心思去考虑我们活动的可行性和创新性,还需要一定的意义。这是最关键的一步,也是我们全部活动的开端。古话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做好了策划起码对于将来的事情起到了指导的作用,本来我们对于三下乡都是未知的,但是我们通过查询资料,向师兄师姐们及老师们咨询,总算形成了我们团队比较完整的方案。这个过程有不少的困惑,比如说我们最初提出的一些活动计划,往往会因为各项原因遭到否决,我们需要考虑时间,地点,资金,人员,影响力,方便程度等等,很多因素需要慎重地考虑过,否者我们草率地展开活动等待我们的就会是举步维艰,处处碰壁。通过这些考虑,我们认识到一个活动的成功需要全面的研究,既要有全盘安排又要有细节上的注意。我们明白成功不能靠冲动而是要靠我们的聪明智慧。这个过程我 ……此处隐藏21100个字……四饭,这就多亏了我们的几位大厨啦。可是那天晚上发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我们的大块头舒翔倒下了,大家的心理都不是滋味,我们的团长汤普师兄更是急得像锅里的蚂蚁,坐立不安的,那天我们通讯摄影组要发通讯稿,一直忙到11:00,而普哥则在村委办公室里,电话一直打个不停,到了11:30,他却亲切地叫我们回去洗澡休息,而自己则继续留在办公室,那时候,我的心里有一股暖流流遍全身,原来这就是我们的团长,他给我们队员的不仅仅是学习工作上的指导,更是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怀,在这里,他不像是一个师兄,更像是一位父亲。(那一晚,他一直到了3点多才休息)
16号,按照原计划是义教和调研工作的开始,但是在这一天,村里有一位101岁的老人大寿,村书记安排我们过去贺寿顺便在那里开展义教工作(因为我们义教的那间学校的校长刚好退休了,所以没有安排到学生来学校给我们义教,再者,家长们担心孩子的安全问题,所以我们的义教工作没能按计划那样开展起来)。既然书记都这样说了,我们当然要把握好这次机会,让村民们认识我们,了解我们。那天中午,我们做好备课,稍做休息,下午准时出发。当我们来到“寿星老人”的家时,眼前的场景吓倒我们:一大桌子饭菜,色味俱全,活生生的诱惑着我们,但是我们并没有忘记我们此行的目的。团长跟他们说了一下,我们先来义教,傍晚再吃贺寿饭。他们答应了,把我们带到二楼的大厅,可是等了老半天只有一个孩子过来,小芳上去跟她玩,并教她一点点数学题来吸引她的兴趣。其他人只能无奈的坐在那里等贺寿,等吃贺寿饭,但是我们的心情是多么的沉重,我们是来义教的,不是来吃饭的。贺寿回来,汤普师兄说:“好像村民们误会了我们,以为我们是来游玩的。我们得告诉他们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才行。”说到做到,当晚我们就在村里面进行调研和义教宣传,大家的反应开始是比较担忧和疑惑,但是,慢慢的,大家似乎有点相信我们。就这样宣传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上午来了一个学生(看见学校里没有其他学生他就回去了,老实说,我们是挺受打击的)。团长鼓励大家继续外出调研,并一边对义教进行宣传,经过一个上午的努力,真是功夫不辜负有心人,下午来了十来个学生,当时我们的心是多么的兴奋开心。下午,一部分队员继续调研和义教宣传,剩下的队员就当老师,做义教。那时的我们是多么的被受鼓舞,义教从开始不被理解,到当时的十来个学生,再到最后的70多人,接近80人。这是一个多么让人幸福的事啊!回想当初我们在跟人家宣传时,大家一开始的不理解,不重视,我们队员却谨记师兄的教导,要有耐心,也要有信心,真诚的对待村民们,所以不管当时有人对我们的宣传不理睬,我们还是礼貌的回了一句:打扰您了,谢谢。或许是我们的真诚,或许是我们的坚持不懈,或许是大家的坦诚理解,我们的义教工作在当地一步一步地开展起来,一步一步地壮大起来,是我们的爱,对当地群众的爱,对孩子们的爱,对我们工作的爱,让这片土地散发出了爱的芬芳。一切的辛苦付出是值得的,一切的感动尽在不言中。
义教,这是一个崇高的工作,虽然它没有像职业老师工作那么长,就短短几天,但是它同样肩负着一个职责,那就是人类灵魂的改造师。也许只是我们一句话,也许是我们一个行为,就有可能改变一个孩子的一生。那一天或许是我一生中最珍贵最感动的时刻,那将是我一生难忘。那天下午,那个孩子来上课,是三姐弟一起来的(他们是我们在调研时听到我们的宣传来,在我们调研时,跟这家聊天时得知这是一个单亲家庭,父亲因病去世,整个家庭的重担都落在了母亲一人身上,上面有二老,下面有三个孩子,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当时妹妹跟弟弟在小班,他在大班,母亲也过来陪着他,在与母亲聊天时知道,以前他也是个好孩子,但是由于父亲的离开,学校的同学叫他没爹的孩子,自此性格变得有些孤僻,渐渐的成绩也跟不上了。或许是他听到我们的聊天,他一下子冲出了教室,原本想冲出学校,无奈教学楼的们锁起来了,而后面我又追上来了,进退两难啊!我轻轻的哄他,一起坐下来聊聊好吗?两人坐在楼梯上,只见他像一个受惊的小孩子萎缩在墙边,双眼早已含满泪水。那一刻,我终于明白了,这个孩子不是为了什么而逃课,他只是也有他的自尊,他害怕每次人家在他面前提起那件事。原本他父母都是外出打工的,但是自从父亲离去,母亲再也没有外出,只想为了孩子能正确的成才。但是那件事就像是一道伤口,每当外人提起,就像是掰开他的伤口,他的心是多么的痛,哪怕是关心,那也是带有异样的眼光的关心。这时的我知道,我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有可能改变这个孩子的一生,这次,是我至今最难受的时刻,因为我可以清清楚楚的感受到这个孩子痛苦,感受到他所经历过的一切,我轻轻的跟他说着我曾经的经历,跟他说起我所见过的人与事,鼓励他应该如何去面对这一切。我没有太多华丽的言语,只有一颗真诚的心。整个谈话,他始终没有吭声,直到他离去,我叫了他一下,他才给我点反应,跟他说了最后一句“坚强点”。这是我第一次以一名大学生志愿者的身份来跟学生来谈心,我不知道我所说的能改变这个孩子多少,但我真心的希望他能坚强的站起来,坚强地撑起这个家。
第二天上午,遗憾的是他没有来上课,妹妹跟弟弟都来了,我问了一下阿姨,阿姨说他今天不想来,或许我真的没办法改变他什么,心里除了失望还是失望……但是,令人意外又惊喜的是,下午他来上课了,一个人静静的坐在教室最后一排座位上。此后的每一节课他都准时的跟妹妹弟弟一起过来上课,那时候,是我最幸福的时光,原来,我真的在改变着这个孩子。最后一天的义教总结会上,团长为他颁发了奖状,我还清晰的记得他那灿烂的笑容,或许有人问为什么要颁奖给一个差生,但是在我们的眼里,他并不是差生,况且,对他而言,他已经迈出了成功的一步,从开始的逃课到后来的每次准时上课,这个本身就是一个进步。
21日的到来,意味着我们在镜坡的实践时间接近了尾声,那天早上我们全体队员在镜坡小学坐车离开,一群孩子早早就过来送我们,那时候,鼻子有那么一点的酸酸感觉,真的真的很不舍,怀念这里,怀念这里的朋友,怀念在这里发生的一切一切。在这里,这群孩子让我们找到了曾经遗失的童真;在这里,我们找到迷失在现代都市的淳朴民风;在这里,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艰辛,感受到了人间的冷暖。
车慢慢的驶出大山,望着身后远去的孩子们的身影,望着身后远去的大山的背影,我的心是一阵阵颤抖,这就是大山,我们从这里离开仅仅需要一个小时的路程,但是那些孩子,那些人们,走出大山是要多长的时间,从祖辈到现在,究竟有多少人走出去了呢?我不知道。我唯一知道的是,现在这个地方还需要我们的帮助,这里的孩子是那么的渴望走出大山,渴望到外面的世界走走,那一双双眼睛告诉了我,他们是有多么的渴望。脑海里还回荡着当初离去时孩子们的不舍“明年还来不来罗镜,还来不来镜坡”,我是多么的想回答孩子们这个美好的问答,但是我给不出,那一刻,我沉默了,没有人知道那一刻我是多么的痛苦 。因为这个承诺我给不了,给不了的承诺只会伤害了孩子们纯真的心灵, 但是我可以说,罗镜,我会回来的,镜坡,我会回来的。车慢慢的在高速路上飞驰着,望着窗外的绵绵群山,泪水模糊了我的视野,在这里,我们遗失了一段美好的时光,回到家,我们收获了一份珍贵的感动。前方路途茫茫,但是这一份感动会发出永恒的光芒,照亮我前进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