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读书笔记

时间:2025-10-20 16:07:13
《人生》读书笔记

《人生》读书笔记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书笔记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书笔记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生》读书笔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生》读书笔记1

《名师人生》这本书,刚拿到的时候,我并没有特别的感觉,随手翻了翻目录,就放在了一边。直到周末陪同女儿去上兴趣小组怕无聊,就把这本书带上了。

女儿在上课,我就翻开了这本书,第一篇是李吉林老师的《我,长大的儿童》,一位即将古稀之年的老人用一颗童心讲述了她的故事,我被深深吸引住了,一口气读了下去,43位名师的成长故事与他们的教育教学理念,感受着他们一个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品味着大师们朴实而又深刻的教育箴言,分享着大师们独特的教育智慧,仿佛如沐春风,心灵受到了洗礼。

粗略地走马观花读过一遍之后,我意犹未尽,又第二次翻开了这本书,这一次,我利用空余时间,细细的品味品读,我再一次为这些杰出的人民教育家而折服。

之所以他们能成为名师,他们是那样热爱生活,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李吉林老师说过,“老师的工作是没有现成的公式可套的,我没有用教师的尊严压服他们,而是用爱,用真挚的爱去沟通,去融合他们。”

李老师用自己的爱赢得了学生的爱,也赢得了做为一个老师的快乐。张化万老师把学生当成自己的一面镜子,说学生是人生最好的镜子,在作为一个优秀教研员的同时,他感谢学生,学员,课堂上让他出丑,他觉得这是学生在成就他,这是学生对他的爱,正是由于他这份对学生宽容的爱,成就他以后的成功。林润生老师在条件最艰苦的地方一待就是11年,把他所有的热情和心血洒在了这个地方,当实验小学向他伸出橄榄枝时,他毅然选择条件相对较差的母校,他的爱是那么平凡而又那么无私。

读到这个故事,我的心也渐渐平静下来,对现实的不满,对孩子学不会而埋怨让我感到惭愧。爱多么简单的字眼,要做到是多么的不容易,什么时候我也能象他们一样,从教几十年从没对孩子发过火生过气,读了《名师人生》,我懂得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只有爱自己的工作,爱自己的学生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老师。

书籍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唐江澎老师把学习当作生命存在的方式。为了订阅书刊、购买图书,财政状况常常危及衣食。程红兵老师更是永远保持“书生本色”,读大学时,家里给的零用钱几乎全部捐给了书店;工作后,逛书店仍然是他的嗜好,永远禁不住好书的诱惑,家里堆满了书。最让我感动的是尤屹峰老师把读书当作是给“贫血的大脑补血”,刚开始工作,他从自己每月31元的工资里拿出大部分订阅了十几种报刊杂志;他给自己规定任务:把自己当作真正的学生,一边教学,一边和学生一起学习、成长,凡是要求学生读的书自己首先读,要求学生背的文章自己首先背。

为了读书,他常常把饭烧糊了,有时甚至将锅底烧漏了,为了读书,别人再休息的时候他在读书,每天只睡4、5个小时,为了读书,农忙时,累的都怕不起来,他躺在田头看书……于永正、贾志敏、洪宗礼……一个个熟悉的名字,没有哪一个不是酷爱读书的,为了多读书,他们三更灯火五更眠,他们废寝忘食无闲思。正因为不倦的学习,他们积累了巨大的人生财富,正因为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他们从事教书育人的工作才如此得心应手。

每每读到这些特级教师好读书,乐以忘忧的故事,我为我开始慢待这本书而羞愧,订了那么多的书,我有几次是那样细细品读,书柜中的书有的甚至忘了名字。说实话,一些教育专着我看着就头疼,既然不能消化这些书,那么就读轻松有益的好书吧。读了《名师人生》,知道许多名师也是在先天不足的情况下通过读书成长起来的,我告诫自己要有计划的读,慢慢地来接受一些教育专着,毕竟那些那些书是教育工作者最好的营养品。

老师不仅仅是一位老师,还有着多重身份,只用一只眼睛看世界是远远不够的,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必须自己要有一桶水。名师们不仅仅局限在教育教学上,在工作的8小时之外,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陶冶自己的情操。《名师人生》中有那么多多才多艺的老师,张兴华老师除了教好数学,他热爱播音和歌唱,把他的特长带入到教学中,赢得学生更多的喜爱和爱戴。

华应龙老师不仅是教学的好手,也是打篮球的高手,他在篮球运动中取得了学生的信任,顺利的改变了问题学生,也给了他强健的体魄,有了更多的精力投入在工作上。尤屹峰老师更是教了数学,语文,还教了小学所有的课程,他们的博学多才也为自己的教育事业增光添彩。一个多才多艺的老师更能赢得学生的喜爱和尊重。回想自己,刚从师范毕业,画画和唱歌是我的爱好和特长,可工作后,家里的画笔一支支生锈,颜料一盒盒干掉,不知多久没碰过了。一有活动,需要一展身手的时候,总是盼着美术老师音乐老师来帮忙,从孩子口中听到他们有多崇拜美术老师,有多喜欢音乐老师不免有些酸楚。孩子们喜欢的不是一个只会死教书的老师。

读了《名师人生》,我品味着人生真谛,丰富了教育智慧,坚定了教育理想和信念,获得了前进的方向和力量。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会更加坚定自己教书育人的步伐,做到勤学习,乐探索,不断用名师的人格魅力感染我的工作热情;用名师的智慧人生丰富我的教学艺术;用名师的执着奋斗装点我的成长历程。

《人生》读书笔记2

《人生海海》,择一人,共蓑衣泛舟!

《人生海海》是麦家花费了5年时间创作的非商业化的文学作品。非线性时间的流逝,插叙、倒叙,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看待、追溯、寻找上校/太监身上的秘密。并通过只出现了几页篇幅的“我”的妻子,道出本书的关键命题,人生海海,活着才是勇者。书中,芸芸众生,众生百态,自己仿佛也跟着里面的故事,度过了苍茫一生,合上书,久久不能够平静。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人生轨迹,不好不坏,抑或相互交融,抑或相互分离,挣扎,斗争,妥协,爱恨,坚韧,包容……人们有着人生在世的天然个性和使命,猜不到结局,但是又饶有兴趣地想要继续下去,看这轨迹要走到哪去。人生海海,纵使沧桑,可否择一人,共同蓑衣泛舟?!

以下是一些让我很有感触的内容,或生活画面感十足,或引人思考,或想象瑰丽,一起来欣赏吧。

1.我知道他已经很瘦,可想不到会 瘦成这样子,完全只剩下一把骨头,骨头好像也枯了,朽了,轻飘飘的,我本来是鼓足力气抱他的,反而被这个轻压倒了。

2.这天夜里十四岁的我第一次尝到了失眠的滋味,是一种夜色也有重量、形状和气味的滋味,像没睡在床铺上,是睡在黑色的空气上,睡在一堆目不暇接、纷乱和狂热的思绪里。

3.爷爷这顿讥讽数落,洪水一样的,把表哥的心情彻底冲坏。我看他一眼不发的离开,脚步深沉得要死,像只落汤鸡,鞋子里灌满泥沼。

4.他双脚甚至连门槛都迈不过,差点被门槛绊倒。他像一下子变成比爷爷还要老迈的老头子,像发生的事情把他迅速报废了。

5.人和兽之间,只隔着一团愤怒,像生死之间,只隔着 ……此处隐藏19917个字……,给消费者一份惊喜的反馈和奖励。

这样,你的同事不会觉得你独自邀功奖金最多,反而收获了成就感和信任;创造了跟供应商下一次合作的机会;收获消费者潜移默化的衷心;为世界贡献了一次公益爱心。

究极目的,还是倡导为他人服务。因为我们在世界上并不分离,你即是我。

六、实践

看完了这一个薄薄的册子,遇到以前认为理所当然的想法,会不会停下来重新思考一下:这是真的吗?当别人都在拼命争夺资源的时候,你会不会停下来为自己的合作伙伴付出点东西?的确这是件很违背人性的事儿,没有人能立马接受“想要成功就是为他人服务”这个观念,但我们看过的书,都会像种子一样被埋在心里,慢慢地开花结果,影响我们的思维模式,进而影响我们的选择。去用最小的事情尝试一下,人生就像一场游戏,单打独斗敌对的是一整个世界,为你的朋友和同伴送去必要的帮助,也许能够走的更远。

《人生》读书笔记14

路遥笔下的《人生》从里到外都透露出一股子沉重味,仿佛是对人生的拷问,来引发我们对自身的探讨。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我们想要的?什么样的才是值得?

《人生》讲述了高加林从城市到农村,从农村到城市,又从城市回到农村的故事。小说戏剧性的将他推到了人生巅峰,又无情的将他拉到起跑线,那过于真实的感觉,似乎那一代的人都能感同身受。他就这样处在乡村文化与城市文化、现代文明与传统文明的冲突中,走上了戏剧化的人生。

高加林是一个很有追求的人,在当代享乐主义的摧残下,我们已经离那种为了梦想努力拼搏的精神越来越远了。繁荣的都市,互联网的普及、科技的发展已经慢慢的湮没了我们的雄心与壮志,沉浸在一个虚拟的世界,自娱自乐渐渐成了我们的看家本领。所以《人生》的出版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给许多处在人生分叉口的人给予启迪。同时,也告诉我们要平等的看待每一项职业,它都在为这座城做出贡献,就像高加林,他并不逼视农民,但是他从未想过自己会当农民,所以他拼命的读书,就是不想一辈子成为这土地的主人。对于自己所热衷的事情,就不遗余力的去做,要不然你可能就只是眼前的你,科技的附庸品。

《人生》有高加林与刘巧珍、黄亚萍两条爱情线,给我们呈现了两种不同的爱情。在这两段爱情中,也让我对高加林的态度发生了转变。我很敬佩高加林身上的那种无畏精神,但是他抛弃了善良纯洁的巧珍,让人觉得十分的可气,就像你疼爱许久的宠物,有一天他跟着其他的宠物跑走,而你只能在人海中祝福,她能遇见跟你一样疼爱它的主人。

高加林与刘巧珍的爱情是纯粹的,但又充满了困难的。巧珍是一个没有文化的乡村漂亮姑娘,而高加林是一位在城市待过的知识分子,这让他们自身就有了无法跨越的鸿沟。加林是教师的时候,巧珍在旁边默默的看着,加林回到农村,她才敢于表露心扉,她的感情在一定程度是抹平了高加林跌落的悲痛,她陪同他度过了一段非常艰难的时期,所以他们可以算是患难情侣。巧珍帮加林将烧饼卖出去,为他想好所有的说辞,既避免了尴尬,又保留了加林的自尊,她对加林的爱是纯粹而真实的。但他们之间由充满了磨难,他们之间隔着知识阶级的鸿沟,在加林面前,巧珍总是认为自己没有文化而看低自己。他们之间还有家庭的反对,巧珍的父亲看不上这个被遣回的穷小子,还用现代化的恋爱方式,毁了自己女儿的清白。最后因为巧珍的固执而放弃了阻拦,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突破了种种磨难才走到一起。

黄亚萍的出现使他们之间的矛盾提前爆发了。高加林因为他叔叔的原因到城里当了通讯员,很快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了“知名人士”,也让黄亚萍对他的爱重新燃烧了起来,抛开一切,对他展开了猛烈的追求。高加林随着眼界的开阔与心境的提升,也渐渐发现了黄亚萍的见识广阔,能给自己精神上带来许多惊奇的地方。所以当巧珍来看望他与他说家中老母猪下了几只的仔,今年庄稼收成怎么样时,彻底的击垮了高加林心里的防线。他明白如果他与黄亚萍在一起,他的精神与物质上都会得到很大的满足,而巧珍,他心里是喜欢的,但又不愿自己的以后是与这样一个平庸的农民渡过,每天都是些生活琐事。于是他决定在精神上选择黄亚萍,如粪坨般地将“金子般”的巧珍抛弃了。

《人生》当中教会了我们许多的道理,那些前人慢慢品尝的痛与爱,都在触发我们身上每一个器官,让我们去体会如何追求我们所热爱的事物,如何懂得取舍。正如书中所说:“人生的路虽然很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我们都处在人生的开始阶段,此后做的每一个决定都可能影响我们之后的生活。如果你不想像看《人生》这般惋惜,就不要让自己成为别人的风景,让他人也来惋惜你。

《人生》读书笔记15

最近利用晚上睡觉前的一些零碎时间看完了路遥的《人生》这部小说。小说不长,一开始很好奇,像路遥这样的作家为什么会用“人生”这个看起来很大很空的词来做为一篇小说的题目。不过之前看过《平凡的世界》题目所用的词也给人感觉很大。便看了下去,却感触颇多。

我是个看书很慢的,一般很多书都是坚持不下来的,不过对于《白鹿原》、《秦腔》、《平凡的世界》这类发生在农村的小说却能在不知不觉中很享受的看完。《人生》亦不例外,故事发生在西北农村,以主人公高加林的一系列选择来展现了他起起伏伏的人生,进而也对相关人物的人生产生了影响。

起初,高加林高中毕业做了民办老师,这时,他想着转成公办老师。后来,村主任的儿子高中毕业就把他顶替掉了,苦闷的他回到地里,断掉了以前的种种想法,开始做个农民,这时一直暗恋他的未从认字的刘巧珍开始鼓起勇气追求他,在自己准备在农村扎根,与刘巧珍生活一辈子时,又一下子迎来了自己在县劳动局当局长的二叔,最后被马占胜走后门安排到了县委当了一名通讯干事。这时已经成为成为张克南女朋友的黄亚萍回到县城的高加林又重新燃起了对高加林的爱恋,毅然决然的和张克南分手。就在他在县委宣传部里干得红红火火,准备和黄亚萍一家去南京,追逐自己的梦想时,又一下子被张克南的母亲揭发,不得不回到农村,老老实实的当一名社员。故事就这样结束了!

最后的人物关系是,张克南和黄亚萍分手,高加林和刘巧珍分手,而后,黄亚萍和高加林恋爱,最后,由于高加林重新回到农村,黄亚萍和高加林也分手了,这时,高加林真正爱的刘巧珍已经在绝望中嫁给了一直追求她的马栓了!

故事的发展是由高加林一步一步的选择推动的!做农民是觉得自己是农民和不识字的刘巧珍安安稳稳的过一辈子边上极大的幸福;当回到县城工作了,觉得刘巧珍说的都是村里面的七大姑八大姨的鸡毛蒜皮的琐事,应该和黄亚萍这样读过书的谈的来,而且可以去南京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读后感·结果从农村来又回到农村,而且可爱体贴的刘巧珍也不在了!故事的结尾,刘巧珍拦下了要在半路上拦住回村的高加林为她出去的母亲和大姐,并且求大姐回去和她一起求村支书再给高加林谋求一份民办教师的工作。

故事有很多泪点,特别是高加林提出和刘巧珍分手的时候,对白不多,却整个场面让人心酸。

也许,作者将小说命名为“人生”,是为了说明,人生就是由一次次的选择组成,而每一次的选举是否正确将会影响我们接下来的人生道路吧!

读完后,有两个短语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中——鸡飞蛋打,不作死就不会死。

《《人生》读书笔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